【手繪教程】光影原理精講之工業手繪中的光影關系
概述:
文章要點:本節內容主要學習手繪中光影的基本原理
定位:工業設計專業
適合人群:考研/跨專業考研/在校大學生
1、光源形成與分類
在工業手繪中,我們要學習和表現體感,就要先對光影的形成以及原理有一個基本的掌握與了解。
圖1-1
知識精講: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,光源分為人造光源與自然光源,這兩種光源形成的光線基本是不相同的。
人造光源:主要包括我們日常生活中的照明設備,此光源形成的光線是從一個點向外發散形成的,因此也稱為點光源;
自然光源:主要指自然界中的太陽,由于太陽與地球的體積差別巨大,所以太陽照射到地面的光線可無限接近于平行,所以稱為平行光源;
注意:我們在工業手繪中默認的光源為平行光源。
2、物體上的光影形成原理
我們從物體自身的角度去分析光影,我們以正方體和球體為例來分析物體在光影范疇中的各個因素,分為亮面、灰面、暗面、明暗交界線、高光、反光、投影、中間調子。我們通常稱這些因素為“三大面”、“五調子”,我們下面以方體和球體為例分開來講解。
三大面
亮面:即物體直接受光的部分,一般分布在高光周圍。
圖1-2
灰面:介于亮面與暗面之間的中間調子,既沒有受到亮面的曝光削弱,又沒有受到暗面的虛化統一。
灰面是產品手繪細節最為豐富最為清晰的位置。
圖1-3
暗部:即從明暗交界線開始的整個背光面,暗部結束之后緊隨其后就是投影。
圖1-4
五調子
明暗交界線:它是明與暗中間的條線,但不僅僅只是條線,只是作為一個區分,讓物體看起來能更有立體的感覺,所謂的明暗分明就是如此,并且在球體或圓柱體這種曲面形體上往往會以面的形式呈現。
圖1-5
高光:所有顏色中最亮的地方,它是光源的所在之處。在棱角分明的物體上一般高光會在物體的邊棱上,但是球體或者曲面形體上會以面的形式呈現。一般高光是留出來的,在用馬克筆繪制的過程中,可以留出一點地方,不需要太大。但如果沒有預留出高光,最后也可以用高光筆提亮高光。
圖1-6
反光:從屬于暗部,是受周邊環境影響造成的亮色區域。其原則是不能跳出暗部整體。反光的形狀一般與物體本身的形態以及周圍物體的形態有關。
圖1-7
投影:一般與暗部是一體的,但要注意區分開,它是有形狀的,并且投影的形狀與物體的形狀息息相關。
圖1-8
中間調子:一般都是在最后的時候畫的,它能控制物體的層次變化,讓畫面跟好看,中間的調子主要在素描中體現,在工業設計手繪中不需要刻意去表現,可結合形體進行取舍。
圖1-9
意義:對形體上光影各因素的了解和靈活運用,有利于表達物體的光感和體積,比如說,當我們覺得一個物體體感不足時,就要找一下各因素有沒有做過了或沒做到位的。
3、光源的變化
光源位置、強弱以及遠近的變化也是影響光影表現中的幾個重要因素,光源的變化也會造成“三大面”“五調子”相應的變化,所以要想全面地了解光影,光源的變化很重要。
光源位置變化
順光:光從正面投向物體,使我們看到的物體,大部分都是亮面,投影也會處于物體正后方。
圖1-10
側光:在該情況下,光從斜上方投向物體,側光在產品表現中經常使用,因為在此光源下光影的各要素表現得最為全面清晰,所以在工業手繪中是最常用的一種光源。
圖1-11
頂光:光從物體頂部投向物體,投影會處在物體最底部,同時高光和亮面則會處在最上方。
圖1-12
逆光:光從物體后面投向物體,使我們觀察到的物體大部分都是暗面和投影。
圖1-13
光源強弱變化
強光:強光情況下,物體亮面面積更大,過渡的會面變少,整體畫面明暗對比明顯,明暗交界線也會更加明顯。
圖1-14
弱光:弱光情況下,亮面更少,過渡的灰面面積更大,明暗對比變弱,明暗交界線也就變弱。
圖1-15
光源遠近變化
光源的遠近變化會影響物體受光面與背光面的變化,并且受光面與背光面的變化是相反的,受光面距離光源越近越亮,背光面距離光源越近越暗。
圖1-16
從上圖我們可以得出結論:近光源位置對比強,遠光源位置對比弱
小結:光影出體積,明暗出空間。光線與明暗是手繪塑造形體的一個重要因素。明暗的產生來自于光線和物體結構變化兩方面的因素。不同的光線角度和不同的結構變化都會帶來不同的明暗效果。光線賦予物體明暗,而我們通過畫面的明暗來表現空間、體積、結構,同時也表現光感。
現實生活中的光線往往是復雜而多變的,而我們在工業手繪訓練中則需要一個穩定的光源,便于觀察和深入研究光線與明暗變化的規律,培養明確的光影意識。
更多手繪技巧干貨
請加微信,添加暗號:手繪技巧
注:原創教程,未經許可,嚴禁轉摘!
猜你喜歡